“笔尖革命”对中国制造意味什么?
作者: 来源:杭州日报 发布日期:2017-01-18 浏览次数:9612

  有钢铁企业坦言,中国目前每年需要的“笔头钢”仅1000吨至1500吨。按照一吨12万元的价格,国内市场总量还不到2亿元,这点利润微不足道,其中要投入的研发成本却十分巨大。“中国笔头”成功研制并红遍全网后,仍有不少人质疑,中国没必要什么都自己生产。那么,“笔尖革命”真正的启示和意义在哪里?

  笔尖珠芯近90%来自进口,我国圆珠笔长期承受缺“芯”之痛。2017年1月10日,太原钢铁(集团)公司正式对外宣布,成功研发“笔尖钢”,百亿支圆珠笔有望安上“中国笔头”。

  这意味着,历时5年攻关,笔头用不锈钢材料的国产化、自主化进程迈出了关键一步。人们期待,有更多创新破解“小不点儿”的缺芯痛。

  创“芯”之路为何艰难?没有任何参考下的反复实验

  3000多家制笔企业、年产圆珠笔400多亿支……世界最大的圆珠笔生产国背后,却一直掩盖着这样的尴尬:造不出笔头,每年仅从日本等国就要买1000多吨笔尖用不锈钢丝。

  小小圆珠笔,究竟藏有多少高科技?专家介绍,笔头上不仅有小“球珠”,里面还有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,加工精度都得达到千分之一毫米。笔尖的开口厚度不到0.1毫米,任何一个小偏差都会影响笔头书写的流畅度和使用寿命,还要考虑到书写角度和压力。

  这个直径仅有2.3毫米的球座体,无论是生产设备还是原材料,长期以来都掌握在瑞士、日本等国家手中。近年来“圆珠笔之问”引起社会广泛关注。

  太钢集团技术中心主任李建民告诉记者,笔头加工制作精密,为保证圆珠笔书写流畅、耐用,要求笔头所用不锈钢必须具备优异的耐蚀性、耐磨性和易切削加工性。而只有严格控制特殊元素含量、轧制、拔丝、热处理等每一个环节,才能达到性能最佳。

  微量特殊元素的最佳配比设计和精准添加技术是笔头钢的核心“奥秘”,也是国外企业的绝对“机密”。就像我们生活中使用糖精一样,多加一点点就太甜,少加一点点就无味。

  李建民说,在没有任何参考的情况下,太钢科技人员自主摸索、反复实验,开发出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,实现了笔头钢的“零突破”。

  创新动力何以不足?研发成本巨大利润却微不足道

  事实上,中国钢铁企业过去不产“笔头钢”,并非完全出于技术难度,背后真正的原因是觉得“造不如买,成本太高”,“经济账”没有算清楚。

  有钢铁企业曾向记者坦言,中国目前每年需要的“笔头钢”仅1000吨至1500吨,相当于一个5米见方的钢坯大小。按照一吨12万元的价格,国内市场总量还不到2亿元,这点利润微不足道,其中要投入的研发成本却十分巨大,企业动力明显不足。

  即便是“中国笔头”成功研制、并红遍全网后,仍有不少人质疑,中国没必要什么都自己生产,为一个小笔头付出高额研发投入“不划算”。

  对此,李建民回应说,企业行为肯定都要考虑盈利。如果成材率低,用户使用的废品率高,生产难以保持一致性,那么投入产出比势必有问题。但太钢有自己的技术诀窍和特色生产优势,可以有效控制成本、产生利润。

  专家指出,虽然每年笔尖钢进口量不大、所需费用不多,但在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,长期在笔尖钢领域忽略用户需求,进而导致下游企业进口的依赖,仍显出中国钢铁制造业供给短板。

  短评

  “笔尖革命”的启示

  “我国终于能制造自己的圆珠笔尖了。”从无到有,“笔尖革命”折射出中国实体经济、特别是“中国制造”转型升级的诸多启示。

  中国是全球公认的制笔大国。3000多家制笔企业、20余万从业人口,一年能生产出多达400亿支圆珠笔。但核心的笔尖以及生产笔尖的设备,长期依赖进口。自主研发出中国笔尖,无疑是具有革命性的突破。

  当今世界制造业的竞争日趋激烈,谁掌握了核心技术和材料,谁就能赢得先机。“笔尖革命”来之不易,也让我们重新审视中国制造的短板。虽然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、第一制造大国,但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,尤其在工业产品涉及负荷、速度、精度、腐蚀等高精方面,在高性能发动机,最精密的电子元件等方面,大部分仍然依赖进口。“笔尖革命”成功背后蕴含着经济转型升级的大道理——提信心,聚能量,克难关,攀高峰。

  要实现中国制造由大到强需要的不单是科研攻关。“笔尖革命”取得突破的背后,不仅是人才、材料和技术的竞争,更是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驱动战略的推动。制造业是我国的优势产业。在经济新常态下,政府正全力构筑利于创新的市场秩序和制度,为企业提供系统的公共服务体系,为市场提供试错容错的机制。企业应该乘势而上,把中国制造推向更高端。

  当前,我国经济处于艰难爬坡中,产能过剩、技术落后、大而不强,产品销路不畅,是不少企业的痛点。为此,中央作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部署。“笔尖革命”的成功提示我们,企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升级的方向,就在仍被别人垄断的供不应求的核心技术上。

  小小圆珠笔尖的研发成功,折射出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曙光,也启示我们更加坚定地走好中国制造爬坡过坎新征程。

  中国首次发表白皮书

  就亚太安全合作政策

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1日发表《中国的亚太安全合作政策》白皮书。

  白皮书1.6万余字,除前言和结束语外,共分中国对亚太安全合作的政策主张、中国的亚太安全理念、中国与地区其他主要国家的关系、中国在地区热点问题上的立场和主张、中国参与亚太地区主要多边机制、中国参与地区非传统安全合作等六部分。

  白皮书指出,中国倡导共同、综合、合作、可持续的安全观,努力走共建、共享、共赢的亚太安全之路。未来的地区安全架构应是多层次、复合型和多样化的,其建设应是地区国家的共同事业,建立在共识基础之上,与地区经济架构建设协调推进。

  白皮书说,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。在此过程中,中国将为亚太地区带来更多的合作机遇和发展红利。中国愿同地区国家一道,坚持合作共赢,扎实推进亚太安全对话合作,促进新型国际关系建设,共同开创亚太地区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。